張曼娟唐詩學堂:詩無敵—李白
自由時報,讓我告訴你,我們為什麼「背唐詩」!本文部份刊載於2011.12.09國語日報教育版
         
        自由時報28日頭版大剌剌刊登「家長投訴小一生被迫兩個月背八十首詩」的新聞標題,該名家長還宣稱「唐詩是八股的東西!」身為基層教師,我想我們的教育跟社會真的病了,姑且遑論這個家長把學校為期兩年鼓勵性質的語文培植計畫硬說成兩個月的誤導,「古典詩詞」只是沒有用的八股嗎?當家長以謬誤無理的觀念投書時,竟然成為新聞登上了報紙頭版!

       
        當我們一邊在批評檢討現在孩子語文程度低落、極須提升的同時,對於辦學認真的學校沒有鼓勵,反而狠踩一腳,我們為什麼要鼓勵孩子接受古典詩詞的浸潤?古典詩詞的背誦,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性情涵養,讓孩子感受歷代傑出的文人運用優美簡潔的文字便能佈置風景、傳達心境的藝術魅力,小朋友在朗讀詩詞歌賦時能感受字句音節的韻律感,我去年帶班的小二生,在上課敲鐘不久後,往往一個學生起了個頭,全班便琅琅背起李白「將進酒」,語調鏗鏘且充滿節奏感,他們覺得「將進酒」讀起來很美、很有意思,這種對詩句節奏之美的體會,小朋友沒有辦法用語言精準表達,他們只是自然而然的親身驗證這種來自古典文學的美感經驗。

    
        有人會困惑於是否每首詩詞都需要經過講解,背誦才有意義?我想說明,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教師沒辦法做到一一解詩,但「背誦」本身就有其價值,孩童時期上口的詩歌最容易形成永久記憶,「意境」的體會不一定在當下,當孩子的理解力隨著年齡增長,對於詩裡的表達的情境會自然產生感悟,曾有小學二年級孩子的家長與我分享有一次帶孩子野外郊遊,偶然聽見寺廟晚鐘,孩子馬上聯想起「楓橋夜泊」,自動詢問媽媽詩境是不是接近眼前的情境?那首詩當時課堂並無特意講解過。

    
        我無法確定這種「唐詩是八股的東西」的新聞能成立,是否又是出於某種「意識形態」作祟!但是如果你覺得方文山的歌詞動人,如果我們將「金光」「霹靂」等系列的布袋戲視為台灣文創產業軟實力的展現,我們也為「明華園歌仔戲」能站上國際舞台發光發熱而感到驕傲,大家必然會留意到歌詞與戲曲裡的對白皆是典雅而充滿文學性,台灣傳統戲曲的兩大瑰寶便是汲養自古典文學豐厚的泥土裡呀!而這「文化的根鬚」當自小開始紮,文學底子的厚植非朝夕能養成,無法速成。

 

    
        所以國教司的官員們,請別再說些模稜兩可的兩面話令前線老師們灰心了,「背誦」哪有不「刻意」的呢?「一目十行、過目不忘的人」畢竟只存在武俠小說裡(據說只有本人最欽佩的女俠俏黃蓉以及她媽—黃藥師的老婆能做到!不論成人孩童想要有所收穫,當然要下點功夫,天下沒有不勞而獲之事,道理如此淺顯不是嗎?按表操課最輕鬆,莫非要我們當什麼都別多做的老師嗎?


        


我想有些朋友沒有看清楚第一段,為了不想重複說明,先講這則新聞的第一個誤導就是「兩個月背80首」絕無此事,學校的詩詞過五關是一項為期兩年的計畫,而不是兩個月 !我相信報社訪問小朋友時已經查證過了,但是還是這樣下了這樣聳動的標題,這便是報紙惡意誤導的可恨之處 !  




北緯25: 一定要校長能背得出
琵琶行」全文 

北緯25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9) 人氣()


颱風前夕遇到躲在輪胎後探頭探腦的小不點


天下沒有被人疼愛而不帥不美不可愛的貓















北緯25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等了半天,今天鄭丰的新作到手!說不上是書評,因為連1/3都無法一口氣嗑完呢...

一下午看了大半冊「神偷天下」再跳到結局瞄了一下(共三冊),它的成就想來應是無法超越「天觀雙俠」和「靈劍」了,雖然看得出鄭丰跟寫靈劍時一樣,有想突破武俠小說既有框架的恢弘企圖,(對鄭丰來說,她的框架也正是她自己的偶像一「金庸」框架),靈劍在某種程度確實做出了別於金庸的跨越,可是我覺得「神偷天下」沒有成功,鄭丰試圖創造一個「非典型」英雄,但是楚翰這個角色真的不適合當男主角,至多只能當個招人同情的男配角,武俠小說的男主角可不能只是個一路委曲求全,到頭都含冤不白的「可憐人」,光做「好人」可不夠格做武俠小說的男主角,滿街都是「好人」可不是嘛,何況這個「好人」還當得這麼不見天日!沒有豪氣干雲的「英雄」,怎能成一部成功的武俠小說呢?讓讀者看了神不清氣不爽滿肚憋氣,毫無痛快淋漓之處的武俠小說,那便沒有真正發揮武俠小說該具有的閱讀娛樂性!這只是我個人的偏好,也許有人不認同。
 
鄭丰自言寫到一半時回頭去看自己早些年寫的「天觀雙俠」,竟然看自己的文字看得入了迷,自己被自己的東西感動了!「天觀」是真的好看 ! 鄭丰原本是個金迷,「天觀雙俠」的人物塑造顯見金庸群冊的影子,但不妨礙它高度的閱讀樂趣,它的人物形象是任俠不羈充滿魅力的,也使其成為金庸以外,唯一再能令我不忍釋卷的武俠小說家,後來鄭丰再寫天觀的前傳「靈劍」,匠心獨具融入「密宗」的宗教元素,特有的巧思也令我讚歎(這是出於家學觸發的靈感吧?!一家子修佛人:P),所以我對「神偷天下」特別期待,花了一個小時看完大半冊,沒有前兩部作品那種一開頭就引人入勝欲罷不能的感覺,不算差,就是普普,雖然有點失望,不過就像武林盟主金庸也有「雪山飛狐」、「碧血劍」、「俠客行」這類比較遜色的作品,所以也沒什麼啦,只是沒了那種一口氣看完的動力,先擱著,把論文寫到個段落有空再回頭看完吧!
也許看完以後,感覺還會有些不同吧!也或者我就只買「典型」英雄人物的帳,寧可鄭丰去多寫幾個硬骨的凌霄,傲氣的凌昊天,瀟灑淘氣的趙觀!三四十歲的青壯年作家,來日方長!期待下一部吧!(等)
 
倒是聽說「天觀雙俠」「靈劍」的電視版權都賣出去了!希望買到版權的電視人好好的拍,很期待看到它們變成戲劇勒!畢竟金庸群冊都給拍了十七八九遍,真有些看膩了…

很需要好的武俠原創小說來給影視武俠世界添些新意!

女版金庸或許有些過譽,但畢竟後金庸時代十數年裡,直到「天觀雙俠」問世,才重新燃起我當初看金庸群冊那種欲罷不能的熱情,總之還是未來可期吧 !



閱讀延伸天觀雙俠~不可小覷的武俠小說新秀鄭丰

北緯25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電影叫「武俠」。不過基本上我覺得除了甄子丹漂亮到不行的身手(帥),跟「武俠」直接有關,其他的,電影繞來繞去似乎想挑起許多辯證,其實講的跟「武俠」沒有很大干係,不論是金城武飾演的徐百九在那裡講是身體決定了人的好壞,還是甄子丹飾演的劉金喜(唐龍)在那裡哭哭他爸多壞心,殺了他心愛的馬給他吃(哀怨家庭環境養成性格,不是他本人的意願)。但是這些討論跟「武」或「武俠」其實沒有什麼關聯,重點也不落在討論徐百九的正義原則對不對!(徐百九的正義多害死幾條人,多毀了人家一條手臂,然後他靠賄賂要來的正義說穿了也是「非法正義」大家都栽!)
這部電影說穿了是在問觀眾:
1、到底有沒有人性本善這回事?(被死小孩下毒以後的徐百九是不相信了,所以他變成了一個科學主義實證者認為事實只能靠科學及對一般事物的觀察才能獲得確認。)

2、你相不相信人會改變?(唐龍猛點頭,離開了我那殺人如麻的爸,我就是好人劉金喜。)
(我意思沒說電影不好,光看帥帥的徐百九鑑證時詼諧的內心獨白,跟甄哥帥爆了的武打動作,這兩個小時也算值!PS.徐百九沒有讓我想到柯南,我想到的是CSI,因為荊州人肉包子跟一堆血淋淋豬骨牛骨的關係!)

上面這兩個問題其實也是同一個問題,總之就是「做好做壞」是該自己負責,還是客觀的環境(甚至是自己身上的穴道)該負責,對徐百九來說,自己應該為所有做過的事一力承擔後果(但他沒有發現自己的穴道論,其實是在為壞人做開脫,合理化壞人乃天性如此,既然基因決定一切,那你就不能怪他壞囉!徐百九你就應該對壞人多一點同理心啊!還是陳可辛或編劇沒發現這個矛盾?)
 
後面處理徐百九的部份,我很欣賞,看完電影出來後,小樹說:徐百九搞那麼多事,結果連帥帥的金城武也給搞死了,划不來!

我倒沒覺得結局有講徐百九死了沒,前面不是說他中毒嗎?中毒以後變出雙重性格,那一腳(還是一掌忘記了)踹過去,用金針鎖住的劇毒剛好吐出來(解毒),徐百九冷靜、無感情的、科學的「我」留下了眼淚,在雨中撐傘跟「本尊」告別,徐百九又變回了原本那個「壇中穴」亢進,愛心很多的徐百九!然後唐龍也可以繼續做劉金喜,這樣才是超讚的結局啊!(壇中穴主喜樂是真地!徐百九沒死啦!太一廂情願了嗎?還好吧 !金城武那麼可愛!重點是不關百九死了或沒死,他重新找回了自己最初對人的信念。)
 
結局還是相信人性是善良的吧!

西夏老爹摔孫子那段我覺得處理的不大好,本來父子倆在那邊回憶兒子砍樹葉等阿爸回家那段,氣氛營造父子衝突裡矛盾的情感還挺不賴,後來老爹「一個換一個,放了一個,拿另一個來補!」我想老頭子狠歸狠,還蠻酷的!想是兒子「不肖」,不要兒子,改搶孫子!結果阿公竟然要摔死阿孫ㄝ!整個人頓時一點人味兒都沒有,讓這個角色一下變得很沒意思,怪不得雷一下劈到避雷針的時候,全場哄堂大笑(應該不是導演想要的反應吧!)。所以說如果一個角色是從裡壞到外,壞得一點人味、一點道理也沒有,那這個角色其實就失敗了!好啦!人性本善就是這麼回事吧!

叫「武俠」的電影談的只是簡單的人性二元辯證。

北緯25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續黛色參天--泰北清邁.清萊 雙城記(上)--------------------------------------------------------------------------------------------------------------------------------------- 



【旅行】荷風夏水--泰北清邁.清萊 雙城記(下)       文 / Makoko北緯25度(Kelly) 合著     圖  /北緯25度

7月5日(二)

Makoko早起到房外露台寫日記,而我還在沉睡中昨晚我們一時興起談得太晚了,從大學時代起,我倆便有說不完的話題,講電話向來言簡意賅的小樹總納悶我倆晚晚抱著話筒,怎麼可以總是通宵達旦說不完,直到Makoko新婚後,我對於講電話開始自覺的有所節制,我們之間介入了一個「男人」,滔滔不絕的時刻,我開始會提醒自己適可而止的不干擾Makoko新婚後的二人世界,我跟Makoko緣分不淺,除了大學同窗四年,她在清華就讀碩博班的指導教授老呂,十年後也巧合的成為我在淡大碩專班的指導教授,老師老呂是個性情中人,他的酒量不怎麼樣卻十分貪杯,喝了酒後胡言亂語竹仔到菜刀,我和Makoko之間介入了「男人」的說法,始於他老人家,我們也算高風亮節的友誼,給他的醉言醉語一說,倒似我倆真有什麼拉拉情結,其實我完全是個貪圖帥哥美色的膚淺掛,年紀大了些,沒有什麼勇敢積極的作為,就是看看賞心悅目也就滿足。

我們住的清萊美麗殿酒店內有兩棵參天大樹,其一就在露台外,時間在這裡很安靜也很舒懶,很適合敲文字。我看著Makoko沉靜飛快的敲著鍵盤,有點感動也有點感慨,我們相約十餘載,至今才完成了一同旅行的夢想,至於我們的文字夢呢,能否成全還在未定之天。泰北跟多數的東南亞國家一樣,城市與林木合諧共存,稍不經意,溜雨滑霜黛色參天的巨木便撞入眼簾,地處山區碧蔭盎然,我總在中南半島偷得意想不到的涼意。這涼意間或來得不恆久,卻每每總是給我帶來身處熱帶的意外之喜,這些年我慢慢對這裡的水文天氣有了不一樣的觀感。

一早到「藝術文化園區」,下車就被每一個峯迴路轉所吸引。這是泰國蘭納文化的展館,在南洋參天大樹和熱帶叢林間散落的木屋群,每一座看似古樸簡約,但工法都不簡單。尤其是拾階而上進入到多層拱頂的金殿,裡面收藏了許多蘭納的古文物,是清萊人民建造獻給皇后84歲壽誕的賀禮。除了令人嘖嘖稱奇的建築,在園區的步道上還發現了超長的螞蟻雄兵的隊伍,傾巢而出令人頭皮發麻,行軍隊伍之長就像當年的滇緬遠征軍。可惜這裡停留的時間太短,兩人一路趕,每個令我們驚賞的木雕藝術品都只能驚鴻一瞥,根本來不及細細品味,有些洩氣!

匆匆趕到玉佛寺,是位於清萊熱鬧市區裡的一座信仰中心。雖然不大,但看得出是有間香火鼎盛的寺廟,家鄉龍山寺富麗莊嚴,越北的廟宇材質單調,缺乏藝術氣息,泰北玉佛寺則是精美而小巧。但菩薩低眉,走到哪裡都悲憫眾生,哀我劬勞且癡愚,總是汲汲營營。脫鞋拾級而上,大佛正坐大殿低眉慈顏相迎,Makoko的睡前寫下 : 我雖不求,但心也不定,總沒有生發於心底的感通。我倒覺她不但不求,心中較往日更為淡定,這是她的人生轉折最大最幸福的一年,和好不容易盼來的「真命天子」共結連理,晉級成為「人妻」的身分,卻也是我無預期失去生命中最寶貴的男人的一年,男人是全世界最愛我,也最懂得欣賞我的人,我失去了做為女兒前世的情人— 最深愛我的爸爸想起正在起頭的碩論中國當代作家汪曾祺小說研究,汪曾祺的性情大概是個和我父親差不多的人,差別只是我的爸爸不會寫作,卻愛看我亂塗亂寫的隨記生活。我記得有一段他的女兒汪朝追憶父親的話,大意大約是這樣﹕「兒女跟孫女親暱的喚他老頭兒,等我們稱呼他父親,他已經變成了先父汪朝汪明兩個女兒都沒見過父親老汪發過脾氣,唯一見過的只有兒子汪朗,汪曾祺被無端畫為右派的時候,被要下放偏僻的張家口和妻兒分離,臨行前不解事的小汪朗哭鬧不休,汪曾祺心中鬱悶忽然劈頭劈臉的對兒子一陣爆打,汪朗是三個兒女中唯一見過父親發脾氣的人,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汪曾祺說﹕「早知你會記一輩子,當初就該忍忍。

我也沒見過我的父親發脾氣,我叫他「父親」時他同樣變成了「先父」,我們三個兒女總是「老爹」「老爸」「帥爸」「阿爸」「自然爸」「Daddy」胡亂亂叫一通。此刻的Makok幸福無求,我卻忍不住在每次在參訪寺廟時,五體投地的虔誠祈求十方諸佛接引善良溫柔的父親前往西方淨土安歇,將來再來渡化我們,對於那樣熱愛運動與山林的爸爸,竟以這樣的方式遽然離開我們,我有時釋然,有時憤怒,有時傷心,有時刻意遺忘,有時愧疚未盡全心,有時懊惱自己有心勉力而為卻總是力有未逮,更多的時刻寄予深切的祝福,深信人有神識,而父親一生和雅的行事修養值得往生更美好的境界,去學習新的課題,我的脾氣遠不如爸爸的溫柔敦厚,我身邊所有的人找不出一個比爸爸看待世情更加開闊的人了,我對佛祝禱,入境隨俗的供上一朵青蓮,爸爸,我的性子太躁,心挺好但嘴巴不大好,喜歡逞口舌之快,對生活的變遷還欠缺韌性,將來你來渡我們 ! 讓我們在未來相逢好嗎 ? 媽媽、樹哥和小樹,還有家裡的三隻小貓全都很想念你特別是你那孤僻難相處的臭橘子,是多麼想念坐在您溫暖的膝上溫存的時光啊。

北緯25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這回我且擱筆。主執筆者交給Makoko,我只加減補述 ,我們21歲相約將來出國旅行,等到計畫真的實踐竟然已經超過十數個寒暑,大多數的原因是因為她的論文,先是碩論然後是博論,而我這次無心記遊的理由之ㄧ,竟然也因為落入同樣的陷阱,零產量的碩論雖然不至於讓人「無心睡眠」,但確實十分惱人啊…感謝每晚臨睡前坐在泰北清幽和雅的美麗殿陽台素描這一日風情畫的快手makoko,記下這一趟讓人忘憂的短短旅程,我總是希望每次都旅行都能留下一點文字記錄,這回老友出「字」,容懶惰的我只負責出「真相」吧



騎乘大象涉水渡河比我想像的刺激


黛色參天--泰北清邁.清萊 雙城記      文/ makoko        圖  補述 / 北緯25度(刊登在達達旅遊店1號)


7月3日(日)

早上到清邁的湄登象園騎大象、搭牛車、乘木筏。坐在象背上,用另一個角度觀察森林,人變得巨大了起來,我和Kelly的大象是個過動兒,一路追趕想搶頭香,也許和象夫的個性有關。象夫在象頭上坐得自在、上下自如,不時哼歌,像是在哄著伙伴–座下的大象,又像是怡然自處於林深處。木筏沿河而下,靜謐的河面傳來船夫和旅客的對話,爽朗而熱鬧,划近一看,是來自杜拜的一群年輕人。女孩穿著回教傳統的服飾,一身黑加上頭巾,但化著極時尚的眼妝,手拿著看來不便宜的單眼鏡頭,然而更吸引人的是她藏不住的高昂的青春和爽快的豪邁。仔細一聽,才知船夫不過是大聲的重復著她的話,就這樣也能把那群年輕人逗得止不住笑,兩個不同族群的人也這樣雞同鴨講的沒有阻礙的溝通著。緩慢而混濁的河水顯得有些年歲,船櫓劃開的一波波笑聲中,雨停了,露出了陽光。
中午的芒果糯米超好吃的。Kelly和團員打破的沈默,於是團裡也熱鬧了起來原來又是我開了頭嗎
下午離開清邁,到清萊。路上參觀了號稱世界第二莊嚴的廟宇—清萊龍坤藝術廟。一個周遊過西方現代藝術殿堂的創作者,回到故土立願將藝術奉獻給自己的故鄉,歷時十數載仍未完成,通體白色華麗雕刻的佛寺,卻融合了許多現代與潮流的元素,小叮噹、蜘蛛人、未來的世界都出現在大殿旁的巨幅佛像壁畫上。展示的畫作結合了傳統佛教意象和後現代的夢境,雖是拼貼融合,但佛意的莊嚴不減。佛殿外層鑲上一片片的鏡面玻璃,象徵著智慧照耀全宇宙。走向正殿的長橋,從橋頭滿佈的妖魔陣中出發,一步步不能回頭的走向最終法身端坐的阿彌陀佛,走得有些步步為營,就怕一不小心,動了雜念回了頭,又得落回凡塵。據說這通往佛殿的天橋有著逃脫輪迴進入佛界之意。這座白色的廟宇純潔美麗的叫人屏息,可惜我們見不到旭日東昇或夕陽西曬灑在白瓦的金光,陽光、白寺、波光瀲灩交織的絕美只能憑著手中明信片想像,但即使只是現在這樣,龍坤,也已經夠美了

晚上入住清萊的美麗殿,十足的五星級,房外的陽台,依著棵大樹,足以想像是座落在森林裡的樹屋。晚上去了泰式按摩,不大的木製地板上,整齊的放了幾個榻榻米,空氣裡混著奇特的草香味,有草席也有香精油的味道,淡而不膩,這種氣味散播的靜寂把空間給拉大,冷氣電扇規律的轉著,大夥卻克制地沒人喊痛(也許是別人都喊著重一點重一點,只有怕痛的我用泰文喊著"抱抱.抱抱"輕一點輕一點,所以倒不是忍痛,而是真的不痛! 間或只有按摩師幾句閒聊的笑聲,二個鐘頭很認真卻沒落在穴點上的按摩,給了一百的小費,她有些訝異,但隨後是發自內心的微笑,想她也許是個媽咪,今晚的收穫也許可以給小孩買些好的零嘴,想她也許是初入此行,客人的大方是對她的肯定,想她也許是……哈哈,她臉上的笑容是最真實的,她心裡的感謝也是最具體的,陪著我上廁所,招呼我喝茶,不是社會化下利益關係的刻意的討好,仍是帶有純樸的一種表達感謝的直接,一百元可以買到幸福,實在值錢。
 
7月4日(一)

北緯25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2011第六屆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初選入圍感言—獻給親愛的爸爸,我們在未來相逢

按比賽規章入圍初選要寫感言。
3170
個參賽部落格先選出1/3共979個評審心中「喜愛」的Blog進入複賽,我不說「好」而說「喜愛」是因為我早已從許多次的比賽體認到競賽除了基本能力,還取決於評審主觀的喜好判斷,同時也要跟老天爺討幾分好運氣。

選入圍,沒有很困難,但也不能說簡單,20082010年間我花了很多時間書寫部落格,寫我熱愛的電影、電視、舞台戲劇,寫旅行記事、寫工作成果、寫愛我的家人和我的貓咪。但以我向來走誇張路線的行事風格,加上我對生活記事塗塗寫寫的熱愛,我應該是要在看到結果後立刻「致電」向某某人、某某人及某某人報告的。上一屆初次參賽鎩羽而歸,那已經是前年底的事了只是初選入圍,沒有很困難,但也不能說簡單,2008開始直到2010年間我花了很多時間書寫部落格,寫我熱愛的電影、電視、舞台戲劇,寫旅行記事、寫工作成果、寫愛我的家人和我的貓咪。當時,有點小小失落。


今年,剛剛得知初賽入選的訊息,發現我第一個想報告的「某某人」不在我身邊了…


那第一個想讓我非常誇張狂奔報告的人就是親愛的老爸。正如當初那小小的失落感,也是在夜風吹拂下例行的倆父女飯後散步時光,在住家附近的校園裡,邊走邊對著老爸心有未甘地嘟囊碎念。


我的天字第一號讀者—連中文所選修課《文心雕龍》對一般人顯然詰屈聱牙的專題報告都看得津津有味的老爸,看完以後他還說:「寫得真不錯!」當時我饒富興味的反問:「哪裡不錯?」因為連我自己都覺得書讀得有些七零八落。老爸沉吟了老半天然後說:「總之是,不錯!」他和老媽還一起幫我挑錯字。

今年我想我的期末作業,會有很多錯字。

四月底,爸爸和最困難胰臟癌奮戰一年零一個月,有天晚上他平靜地告訴全家人說:「我要走了!」兩天之後爸爸在睡夢中離開我們…

那是2009年底,我寫「千古江山 英雄無覓 孫仲謀處」的辛棄疾時,隨口問了問爸媽知不知道誰是辛棄疾?老媽說:「是外國人吧!」我猜她心裡想的應該是「季辛吉」之類的,老爸說則說:「是寫武俠小說的!」(其實,老爸說的也不算全錯,辛棄疾就是金庸小說裡描寫的那類少年英雄,鞍馬上指揮若定,只是他還很有文采)那天我們全家都笑得很開心,那天爸爸的氣色很紅潤,笑聲很宏亮。距離發現爸爸罹患了胰臟癌還有三個月。

後來,生病的一整年爸爸的手裡都拿著本《天龍八部》第五冊,他翻閱的速度越來越慢,最後還是沒有複習完這最後的一冊…

我知道那樣溫柔敦厚的爸爸只是比我們先行一步,去探訪另個更美好光明的國度,生病的爸爸日漸辛苦,可是他一直是那樣活潑快樂,喜愛爬山、桌球、熱愛運動熱愛生活的人,不過是一年半之前,他還取笑著我這個沒三兩斤力的「肉雞」女兒,幫我提新的電腦主機從對街走回家時,談笑風生行走如風。

無法行動自如不適合他,所以他回天上去了。

部落格大賽我入圍了初選,愛亂寫亂塗的我有些高興。

但是我的天字第一號讀者不在了,我感覺有點傷心,坐在公車上眼眶有點濕。

不知道為什麼我的情緒很節制,那種悲傷的感覺並沒有氾濫的不可收拾…

北緯25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





〈在酒樓上〉與〈孤獨者〉


   
魯迅〈在酒樓上〉與〈孤獨者〉兩篇短篇小說,拿來和〈孔乙己〉做為對比,〈孔乙己〉講得是舊時代不合時宜、被淘汰的腐儒,而〈在酒樓上〉與〈孤獨者〉談的卻是新社會受過西方教育,失落的新知識份子,魯迅本來寫孔以己之流的窘態,可是時過境遷,數年之後,他發現自己原本寄予厚望的新知識份子,也紛紛陷入新的困境,魯迅的創作從熱血奔騰的《吶喊》,走入了《徬徨》。 
 

    辛亥革命轟轟烈烈大幹一場,成就了新中國,五四浪潮風起雲湧,魯迅在新舊社會交替之中,做為一個深刻的反省者、觀察者,他既充分體現實踐了五四精神的理想,同時在風起雲湧的歲月過去,他也感受到五四浪潮過後,對運動本身,及對推動這股浪潮的體現者,包含自己在內的體現者,產生了內在強烈的懷疑和矛盾—這個質疑一部份來自反省運動本身果真為全體國民帶來一個更「美好」的中國了嗎?呂緯甫、魏連殳以及兩篇小說中的「敘事者」四人都曾是高高站在這股浪潮的熱血青年,曾經熱血沸騰,高舉「理想」的旗幟衝鋒陷陣,然而五四風潮已過,更美好的新中國未到,熱血青年已行到中年,落實到現實生活裡最簡單的衣食住行等問題紛紛予以打擊,受創得最為徹底的是「魏連殳」,他輸掉了自己的生命,放棄了信仰。  

    〈在酒樓上〉與〈孤獨者〉裡的敘事者與友人呂緯甫、魏連殳闊別多年之後,每個人都迫於現實做了一些自己當年嚴厲批判的事,以致於乍見朋友時心懷羞愧,從前拔城隍鬚的狂傲青年呂緯甫,當年一心打倒「孔家店」,要追隨「德先生」與「賽先生」,而今為了生計去教了「子曰詩云」,「我」和呂緯甫重逢在「一石居」打量彼此的失意,「一石居」衣食居,再怎樣崇高的理想追求,口號喊得再怎樣震天響,最終,這些追求仍得回歸到生活裡的衣食住行,所謂「更美好」的生活,圖的其實不外給全體國民一個更好的衣食住行的環境。諷刺的是,為圖全體國民更好之生活而努力的新知識份子,還沒有達到這個理想,甚至距離這個目標還極為遙遠,自己卻已在不知不覺中被「生活」宰制了,被這些衣食住行的問題澆息了熱情,〈在酒樓上〉與〈孤獨者〉裡的呂緯甫、魏連殳和兩個「我」都是如此,他們都陷入了自己深惡痛絕的「渾渾噩噩」地生活方式,他們發現自己沒有能力改善大環境,卻反而被大環境給壓垮了,那麼,這究竟是當初大張旗鼓的「追求」本身就有問題?亦或是在實踐的方式上出了錯?〈在酒樓上〉呂緯甫身上我們尚且還可以看到他做為一個知識份子,與莫能敵之的生活夾縫中辛苦求生存,但仍保有一份對人的關懷,對階級境遇比之更差的船戶長富之女順姑的關懷,但是〈孤獨者〉魏連殳時,魯迅似乎已經徹底放棄了希望,他用一種極其慘烈的方式結束了魏連殳,魯迅賦予魏連殳的形象是這般承受著劇烈精神痛苦的— 
 

他流下淚來了,接著就失聲,立刻又變成長嚎,像一匹受傷的狼,當深夜在曠野中嗥叫,慘傷里夾雜著憤怒和悲哀  

「人生的變化多么迅速呵!這半年來,我几乎求乞了,實際,也可以算得已經求乞。然而我還有所為,我愿意為此求乞,為此凍餒,為此寂寞,為此辛苦。但滅亡是不愿意的。你看,有一個愿意我活几天的,那力量就這么大。然而現在是沒有了,連這一個也沒有了。同時,我自己也覺得不配活下去;別人呢?也不配的。同時,我自己又覺得偏要為不愿意我活下去的人們而活下去;好在愿意我好好地活下去的已經沒有了,再沒有誰痛心。使這樣的人痛心,我是不愿意的。然而現在是沒有了,連這一個也沒有了。」

   魏連殳後來說自己「好了」、「勝利了」,可是「好了」的魏連殳過得和「不好的」魏連殳一樣糟糕,甚至更加糟糕,他原本是貧窮,是身體上的挨餓受苦,但是生活接踵而來的壓迫,體認了「理想」抵抗不了惡劣大環境的魏連殳,失去「信念」的魏連殳,終於決定連精神也一起跟著墮落了,他去做了本來痛恨的軍閥身邊的顧問,沒有了信念支持的魏連殳確然是徹底的孤獨了。可是魏連殳帶著自覺的墮落反而令得精神承受更大的痛苦,物質上不再匱乏的他更加不快樂,於是他過著一種既懲罰自己,也懲罰別人的生活,他花錢如流水,東西今日買進明日就賣出或將之損毀,這些金錢於魏連殳是骯髒的,是他骯髒了自己的人格所換取的;他要孩子們學狗叫,學了便給錢獎賞他們,墮落後的魏連殳既痛苦又憤怒。他有了金錢,可是他同時也有了新的「冷眼」和「噁心」,新的「失眠」和「吐血」,魏連殳的精神壓力只令得他的身體狀態更加惡劣,他終於喀血而死,然而,直到最後的時刻,躺在棺木中的著著不協調軍裝的魏連殳依舊是如此的充滿憤恨。  

  魯迅本來總將中國的新希望寄託在下一代,然而從〈故鄉〉行到〈在酒樓上〉,再到〈孤獨者〉,我們可以看見魯迅失望日深,〈故鄉〉裡魯迅返鄉而離鄉,將希望寄託在姪子與閏土的孩子水生身上,那時他尚懷抱著「希望本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念想,仍覺得一切尚可能有光明的轉折,到了〈在酒樓上〉孩子們讀的是魯迅面對當前中國嚴峻形勢,視之無用的《詩經》、《孟子》和《女兒經》,〈孤獨者〉,他們的老子不願意孩子學算數(不願意學科學),最後到了〈孤獨者〉,魯迅是這樣描繪孩童的形象,「我到你這里來時,街上看見一個很小的小孩,拿了一片蘆葉指著我道:殺!他還不很能走路……」,他本來疼愛的房東的孩子,在他落魄的時候對其避之唯恐不及的態度,深切的打擊了他,於是,魏連殳對這些「中國的新希望」也絕望了,他不再相信自己本來「孩子總是好的。他們全是天真的信念,連最後寄託的一縷希望也失落了,魏連殳的絕望,也是魯迅深切的憂懼。魏連殳比之呂緯甫顯然是更有能的知識份子,他因堅持信念而困頓,卻因放棄信念而獲得好的物質生活,他後來用一種憤慨鄙夷的姿態對待旁人,可書裡的那些被鄙夷的老人孩子們卻渾然不覺,反而要瞻仰奉承得了權位的魏連書的丰采,歷經了辛亥與五四的洗禮,群眾依然是如此麻木,這是魏連殳的悲哀,魯迅的悲哀,也是屬於中國的悲哀。 
 

    〈在酒樓上〉與〈孤獨者〉描寫四個失落的新知識份子,這是一場血淋淋現實與理想的拉鋸戰,可悲的是最後「理想」似乎都輸給了「現實」,一如「魏連殳」的名字一樣,不僅只是輸,且還輸得一敗塗地,為什麼會輸得這樣徹底?魯迅筆下呈現的新知識份子的樣貌缺乏凝聚力,他們後來總是和同志們分道揚鑣,偶然相聚在一個困窘的場合,看見了彼此的失落,然後既慚愧又自慰(別人也是這般墮落),他們對於改革是必須是一場持久戰、非一朝一夕可成就的事實缺乏體認,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面對革新運動的複雜性、艱鉅性,做為一場長期性的抗爭,理想必須在現實的支持下慢慢推進,而軟弱且如散沙一樣的新知識份子沒能迅速看見立竿見影之效,沒能馬上見到一個「光明」的新中國,便以為自己全體的努力失敗了,他們的精神和意志隨之崩壞,自己摧毀自己,摧毀一個個曾經熱血的中國青年。在使命感與無力感之間,魯迅努力尋找著緩衝閥,然在〈在酒樓上〉與〈孤獨者〉裡是找不著的,呂緯甫善良而缺乏能力,他軟弱的退卻了,魏連殳是有能力的知識份子,但是他激越的性子,在險惡的大環境一再打擊下,他採取一種極端的手法作為抗議與報復,終於將自己硬生生的折斷了,魏連殳有能,但亦失敗了!這是魯迅的徬徨、憂慮與絕望,亦是魯迅在這場五四的戰役之中留下的一身戰傷...



                                                                                                                                                                                                                             2010.11.11
寫於課堂前.12.25修正於課堂後

北緯25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去年早春夜拍龍山寺 , 今朝日攝龍山寺
1.


2.


3.老奶奶肅穆虔誠的表情讓人感動, 一根蠟燭代表一個心願, 這些燭火燃著眾人心願發亮,其中也包含我的和我所有家人的!


虎年已去,夜拍是2010也是春節,愛好拍照的友人領我這門外漢拿著相機夜拍龍山寺,夜晚的龍山寺在鏡頭下靜謐沉潛,香煙鼎盛的大廟有一種華麗又不失古樸莊嚴的美,即使是像我這樣一個完全不懂攝影的傢伙,在一大堆隨手亂按的相片中也有幾張感到滿意的!那晚的夜拍十分有意思!  

4.


5.


6.

北緯25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魯迅的〈藥〉是更為沉重之作,〈藥〉之陳述知識分子的憂心跟中國大部分麻木不仁的民眾比之〈故鄉〉更為直接,小說背景時代是滿清末年的中國,積弱不振民不聊生,故事軸線循著兩個家庭,故事中兩少年,一個小店掌櫃老銓得了癆病的少年小銓,我們見小銓的母親為生病的孩子蓋上一條補滿破丁的被子,可見老銓家境不佳,是守著一間尚可餬口小店過生活的中國廣大勞動階級的家庭。另一條線說的是夏家四奶奶兒子夏瑜的故事,夏家四房亦貧寒的孤兒寡母,而夏母之子夏瑜代表有良知、覺醒的新知識份子。而這兩個少年的交集點建立在兩家的不幸。小說開始的場景描寫是這樣形容—

   

    「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陽還沒有出,只剩下一片烏藍的天;除了夜游的東西,什么都睡著。」

    蕭瑟的秋夜,日月都無光,萬籟俱寂,只有見不著光的夜行者在活動,幹的自然也是見不著光的事。老銓為治孩子癆病,夫妻倆將努力攢來的錢,拿來買通牢頭欲求死刑犯被劊子手行刑後的「人血」,這令人驚悚膽顫的可怕交易便要在這黯淡的秋夜進行。而夏瑜正是這供鮮血給老銓的秋決犯人。具備學醫背景的魯迅,書寫老銓買人血饅頭救治孩子的行為,突顯當時社會智識未開,普遍迷信的狀態,我不忍心譴責老銓的愚昧,莫說民智未開醫學常識匱乏的清末民初,即使到了現在,一般人為挽救至親岌岌可危的生命,也往往只要有一絲機會便願意盡力一試,況乎父母愛子女之心,是天下最深的感情,老銓的作為雖然愚昧,有值得同情之處。

   

    可夏瑜這犯人不一般,他是滿清政府眼中所謂的「亂黨」,小說中夏瑜的身分是清末的革命黨人,是年輕的、接受過西洋教育的新知識份子,是無法忍受清廷顢頇國家積弱不振,不願再見人民受苦要起來改變現狀的革命黨,夏瑜的命名,咸認魯迅引自烈士秋瑾之名,小說中提及的古亭口也正是秋瑾義士就義之地。但我想也不獨指秋瑾,夏瑜象徵的是滿清末年動盪大時代裡努力求現狀改變,付諸行動願意捨小我,以成就一個遠大理想的所有烈士,這個理想便是建立一個更好的中國。夏瑜在〈藥〉中所言所行都是透過第三者轉述,可是他的形象卻異常鮮明令人難忘,小說裡這樣描述— 

   

「你要曉得紅眼睛阿義是去盤盤底細的,他卻和他攀談了。他說:這大清的天下是我們大家的。你想:這是人話麼?紅眼睛原知道他家裡只有一個老娘,可是沒有料到他竟會這么窮,榨不出一點油水,已經气破肚皮了。他還要老虎頭上搔痒,便給他兩個嘴巴!」
 
「義哥是一手好拳棒,這兩下,一定夠他受用了。」壁角的駝背忽然高興起來。
 
「他這賤骨頭打不怕,還要說可憐可憐哩。」 

花白胡子的人說:「打了這種東西,有什么可憐呢?」 

康大叔顯出看他不上的樣子,冷笑著說:「你沒有聽清我的話;看他神气,是說阿義可憐哩!」
 

    亂世方有一無所懼的靈魂為理想而活,如夏瑜這類為了更崇高的目標,奮戰不息的人是不畏死的,一如夏瑜隱喻的秋瑾女義士有機會逃跑卻寧可從容就死,因為她深信革命必須有人犧牲,才能喚醒民眾麻木的良知,遺言唯「秋風秋雨愁煞人」七字,愁的仍是國家風雨飄搖的未來。因為心中的信念堅定無比,所以對個人死生無所懼,憂心唯在如何啟發懵懂的群眾,所以夏瑜不怕打、不畏死,他反而要可憐阿義,可憐那些習慣了壓迫,心甘情願被壓迫的無知人民,可憐這些真正可憐卻不自知的麻木群眾,他清楚自己所追求的理想,即使這個理想連自己的母親都無法明白,我們見夏四奶奶在祭拜愛子的墳地遇上祭拜小銓的華大媽,臉上還「現出些羞愧的顏色」,且說道:「瑜儿,他們都冤枉了你,你還是忘不了,傷心不過,今天特意顯點靈,要我知道么?」夏母愛子,但並不理解自己的兒子,還要寄望墳上的一隻烏鴉來為孩子洗冤。

   

北緯25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